9月22日,呵叻府疾病控制办公室主任就登革热疫情发表评论称,雨季登革热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这是由于强降雨造成积水,为蚊子滋生提供了温床,而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
据统计,2025年1月1日至9月11日期间,泰国累计病例达到43,587例,每10万人发病率为65.97例,共死亡36例。死亡风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推迟住院、酗酒和超重等。
另外,2025年1月1日至9月11日期间,呵叻府累计发现1,463例登革热患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56.05,死亡2例;猜也奔府累计发现328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30.66,无死亡病例;武里南府累计发现1,011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64.73,死亡1例。素林府累计发现1,482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09.19,死亡2例。其中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5-9岁和15-24岁。
登革热症状包括突发高烧,体温高达39-40°C,持续2-7天,并伴有头痛、全身疼痛和面色潮红。躯干、手臂和腿部可能出现小红斑。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大多数人不会咳嗽或流鼻涕,发烧随后会消退。在此期间,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可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公众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被伊蚊叮咬。社区和学校应落实登革热预防措施,遵循“三防三病”原则:保持居家通风,远离蚊虫滋生地;收集垃圾,清除蚊虫孳生地;储存并妥善覆盖水源,防止蚊虫产卵。如果无法覆盖水源,应勤换水或倒掉。这可以预防登革热、寨卡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