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头条新闻社讯 10月18日,据泰媒报道,泰国工业联合会(FTI)副主席纳瓦考察了位于罗勇府WHA工业园区的比亚迪工厂。在参观完总装厂、电池厂与焊接车间后他表示,目前泰国零部件行业希望来自中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商能进一步开放供应链体系,让泰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其中。尽管泰国的生产成本略高,但支持本地零部件制造不仅能增强社会信任,还能促进就业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泰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从业人数已从60余万人降至约40万人,主要原因是大量采用进口零部件。如果在泰国设厂的外资车企能进一步扩大本地零部件使用比例,将可实质性促进经济循环与国内就业。
比亚迪集团总裁办公室行政总监肖海平介绍,比亚迪在泰国的电动车产量增长迅速。自2024年7月投产以来,累计产量已超过5.5万辆,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4万辆,几乎达到满负荷水平。目前平均每月生产5000至6000辆。

工厂现有员工约5800人,其中泰籍员工占92%,高于去年的80%,预计年底将增至95%。在员工中有约40名管理人员、300多名工程师,其中大多数为泰国人。此外,比亚迪还与20多所院校合作,持续接收实习学生,为泰国电动车产业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
目前比亚迪在泰国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已达54%,较去年45%明显提升,合作的本地零部件企业超过35家,共计本地采购529种零部件。这一趋势显示出比亚迪正在泰国建立更稳固的制造基地。
肖海平指出:“尽管过去两三年泰国经济整体放缓,但电动车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仍持续增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今年泰国汽车总销量预计约60万辆,其中电动车约10万辆,占比持续上升。这显示出泰国依然占据全球第十大汽车生产国的重要地位。
目前比亚迪泰国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公司计划实行双班制,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并设定出口比例目标为40%。
尽管泰国仍面临基础设施与内需不足的挑战,但这也被视为发展新能源车产业的“黄金机遇期”,有望助力泰国成为区域“新能源车制造中心(NEV Hub)”。泰国政府持续推进EV3.0与3.5政策,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和购买电动车。

肖海平表示:“过去政府在EV3.0和3.5政策上执行得很好。如果能进一步推进至EV4.0或4.5阶段,将能极大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推动泰国成为全球最强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比亚迪计划到2025年底出口共1万辆汽车。截至8月25日,2025年已出口959辆,累计出口超过3300辆,主要销往英国、德国、比利时及越南,标志着比亚迪正式开启亚太及欧洲市场布局。
公司强调,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完善服务中心,并引入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用于优化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动车(PHEV)技术,贴合泰国消费者使用习惯。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召回10万辆汽车”事件,比亚迪管理层回应称,这批车辆为2015年在中国生产的车型,并未在泰国销售。公司始终将安全与客户责任放在首位。针对个别电池性能问题,比亚迪也已逐案处理,确保消费者信任。
泰国电动车产业正处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阶段,无论在生产、劳动力还是技术层面,国内外企业普遍认为,“公私合作”是关键所在。只要泰国能持续强化本地供应链并延续EV激励政策,就不仅能巩固其全球汽车制造中心地位,还将为泰国经济在动荡的世界中开辟新增长机遇。
(编译:Juliette;审校:WAN;来源:bangkokbiz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