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头条新闻社讯 9月30日,据泰媒报道,泰国盘谷银行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SCB EIC)高级分析师纳塔南在《Morning Wealth》节目中表示,全球针对航运碳排放的新规即将实施,这将对依赖海运高达近90%的全球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泰国出口商,虽然出口到欧盟仅占总出口额的4-5%,但作为国际海事组织(IMO)成员国,仍无法避免新规带来的冲击。

目前,全球航运碳排放主要由两大机构制定规则:
- 欧盟。其要求航运业逐步减少碳排放,到2050年,相比2020年减少20%。欧盟的规定将于2025年正式生效,且碳排放计算涵盖燃料生产源头,而不仅仅是使用阶段。
- 国际海事组织(IMO)。该组织由联合国设立,成员国超过100个,包括泰国。IMO目标更为严格,要求航运业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规定将从2028年起实施,稍晚于欧盟,给予各国一定准备时间。
若未遵守新规,各国将遭遇经济惩罚和贸易壁垒。欧盟方面表示,若燃料碳含量超标,须支付约700美元/吨碳当量的罚款,严重者还可能被拒绝在成员国港口停靠,引发国际争议。IMO则将设定不同排放等级(Tier),罚款差异化。其中超过“棕色线”标准者,需支付约380美元/吨碳当量;介于“棕色线”与“蓝色线”之间者,需支付约100美元/吨碳当量。
除惩罚外,IMO还提供资金支持。排放低于19克碳/吨海里者,可获特别奖励。合格燃料包括部分生物燃料,如HVO(氢化植物油)和UCOME(废弃食用油制成)。
研究显示,2025年,欧盟会将目前普遍使用的高硫燃油和极低硫燃油判定为不符合标准,IMO则将于2028年起做出此判定。即便是作为过渡能源的液化天然气,也将在2035年前后被IMO剔除出其标准,欧盟则将于2040年前后进行此操作。未来仍符合标准的燃料包括生物燃料(如HVO、FAME)和合成燃料(如E-甲醇、E-氨),这些燃料依靠电力合成,预计可延续至2050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禁止使用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而IMO仍允许。
纳塔南指出,企业在选择燃料时,不仅要考虑碳排放,还要兼顾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压力。合成燃料E-甲醇、E-氨虽清洁,但技术仍在试验阶段,生产成本远高于传统燃料。生物燃料技术成熟,成本相对可控,且排放明显低于传统燃料,是现实可行的过渡方案。泰国政府在2024年起草的新能源规划中,拟将废弃食用油掺入传统燃料,目标到2030年混合比例达到30%。
总体而言,IMO新规与政府规划叠加,将迫使传统化石燃料企业加速转型至可再生燃料领域。市场普遍预期,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
(编译:hansa;审核:wan;来源:the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