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前總理盈拉稻米收購案的十年政治風暴一文懂

泰國前總理盈拉稻米收購案的十年政治風暴一文懂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泰國最高行政法院5月22日判決逃亡海外的前總理盈拉·欽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須為其任內推動的稻米收購計劃(rice-pledging scheme)造成的損失賠償100億泰銖。盈拉隔日痛批判決「深度不公正」,表示債務「終生無法償還」。現任總理、她的姪女貝東丹公開給予支持。


目錄快速點


稻米政策引發的十年風暴

盈拉於2011年8月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其政府推動的稻米收購計劃旨在透過高於市價收購稻米來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超過2000萬農業家庭的生活。然而這項政策造成巨大財政損失並扭曲稻米市場。

根據財政部計算,2004年至2014年間,補貼稻農的各項計劃總共耗費泰國約7000億泰銖。盈拉政府在位期間的各項損失達5369億泰銖,其中稻米收購計劃損失1780億泰銖。

2014年5月22日,時任陸軍總司令巴育(Prayut Chan-o-cha)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盈拉政府。盈拉於2017年8月逃離泰國,同年9月最高法院刑事庭判處她5年有期徒刑。

民事賠償案的起伏轉折

2016年10月,財政部向盈拉發出賠償令,要求她支付357億泰銖賠償金,佔稻米收購計劃總損失的20%。

盈拉隨即向中央行政法院(Central Administrative Court)提起訴訟,控告時任總理巴育將軍、財政部等機構。2021年4月,中央行政法院做出有利於盈拉的裁決,認為她作為政府首腦負責監督計劃,但無權廢除這項政府政策,且政府已採取措施防止違規行為,缺乏證據證明她直接參與虛假銷售。財政部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最高法院:盈拉負有重大疏失

5月22日,最高行政法院推翻下級法院裁決,認定盈拉身為總理和國家稻米政策委員會主席,在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to-government)稻米銷售造成的損失上負有重大疏失責任。

法院指出,盈拉未能採納國家審計署建議廢除稻米收購計劃的建議,也未在得知財務損失後密切監督計劃執行,導致大量稻米存放倉庫直至腐爛。

最終賠償金額為政府對政府稻米銷售損失200.6億泰銖的50%,即約100億泰銖,遠低於財政部原先要求的357億泰銖。

盈拉:「深度不公正」的判決

盈拉5月23日透過Facebook發文反擊,質疑判決的公正性。「100億泰銖的債務,我終生都無法償還。我努力穩定稻米價格,讓農民脫貧,卻現在要獨自承擔這個負擔。」

盈拉5月23日透過Facebook發文反擊,質疑判決的公正性。(來源:官方社群)
盈拉5月23日透過Facebook發文反擊,質疑判決的公正性。(來源:官方社群)

她強調稻米收購計劃是透過正式官僚程序執行,質疑為何政變後的稻米庫存管理不當從未被徹底調查。「自2014年政變以來,我面臨權力被奪、資產凍結、政治動機訴訟,現在又有這項法院判決。除非民選領導人獲得公平待遇,否則普通公民無法期待真正的正義。」

現任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5月23日透過Instagram表達對姑姑的支持,分享為泰黨(Pheu Thai Party)貼文「5月22日。正義一再被劫奪」,並發布與盈拉合照配上鼓勵歌曲《Season Change》。

現任總理貝東丹5月23日透過Instagram表達對姑姑的支持(來源:官方社群)
現任總理貝東丹5月23日透過Instagram表達對姑姑的支持(來源:官方社群)

而5月22日判決日正是2014年軍事政變10週年,這個時間巧合被視為具有政治象徵意義。

執行困難與回國前景

雖然判決為最終裁決,但賠償金執行的具體安排仍不明確。盈拉的部分資產已被扣押,包括位於曼谷的豪宅和近1億泰銖的其他資產,但尚未拍賣。

這起案件的其他關鍵人物,包括商務部長汶頌·德里亞披隆(Boonsong Teriyapirom)和副部長蓬·薩拉波(Poom Sarapol)等,曾因虛假的政府對政府稻米銷售被判處24至42年刑期,但最近獲得王室特赦出獄。

法律專家指出,由於雙方都未在期限內就2017年刑事判決提起上訴,盈拉的5年刑期已成最終判決,民事案件結果無法改變她的刑事責任。這起橫跨十多年的案件,不僅反映泰國政治的持續分化,也成為該國司法公正性的重要指標。

核稿:陳韋如

封面來源:網路合圖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v i s i o n t h a i . n e t / a r t i c l e / y i n g l u c k - r i c e - s c h e m e -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r u l i 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