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实现经济腾飞以后,中国一直都是泰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环境的恶化,泰国和中国的关系似乎陷入了一些麻烦,特别是中国的“灰色产业”在泰国社会引发关注后,一部分人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呈现负面发展趋势。
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国灰色产业对泰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泰国经济生态的扰乱。通过设立傀儡公司(nominee companies)规避外资限制,灰色资本非法渗透旅游业和制造业,例如部分被调查企业利用泰国人名义控股酒店和餐厅,扭曲市场竞争。同时,罗勇府等地的非法工厂以落后技术生产廉价商品,不仅向市场倾销劣质钢材冲击本土制造业,更造成环境污染。这种经济掠夺伴随大规模的洗钱和逃税行为,直接导致泰国税收流失。
更为严峻的是,灰色产业不仅侵蚀经济,还引发社会安全危机,导致旅游业面临崩溃风险。这些产业打着合法商业的幌子,实则为跨国犯罪提供温床,严重破坏社会治安。民众对治安恶化感知强烈,尤其在针对中国游客的呼叫中心诈骗、毒品交易等事件频发后,泰国”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声誉急剧下滑。2025年调查显示,超50%中国游客认为泰国不安全(较2024年上升12个百分点),直接导致该国最大客源市场塌方——2025年1至4月中国游客数量同比暴跌25%,仅164万人次抵达。旅游业的萎缩连带冲击酒店、零售等下游产业,形成经济恶性循环。至此,灰色产业已从经济侵蚀蔓延为撕裂泰国社会稳定的多维度危机。
尽管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以此为契机渲染中国的负面形象,泰国民众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国的态度也有所恶化。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并非是问题本身,将与中国合作过程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与中国对等起来绝非是明智之举。尽管灰色产业有影响,但是中泰两国有着友好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历史,中国现在依然是泰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次,中国政府对打击灰色产业的态度是积极和务实的,不仅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还参与了泰国政府最近发起的关闭非法工厂并遣返涉案中国公民的”闪电(Sud Soi)行动。
危机总是让人忧心忡忡,但是与机会却是相生相伴。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灰色产业带来的危机对双边关系未来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灰色产业在泰国的出现实际上也暴露出泰国社会内部潜在的问题,和相关法规制度的缺陷。进一步打击灰色产业不仅可以帮助泰国完善法规,同时也能促进泰国本土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可以整合、完善和深化中国和泰国现有的合作框架,为两国将来的进一步合作提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泰国政府的治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泰国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地缘政治动荡与全球经济发展迟滞的现在,因为可以解决的双边问题而破坏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是不智之举。与之相反,现在应该视危机为契机,和老朋友建立一种更加健全的合作机制,为泰中关系未来的进一步繁荣排除隐患。与中国携手解决经贸交流中的问题才是正道,政治化这些问题才真正会让泰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