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威脅下泰國出招!BOI推5大措施應對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面對美國關稅和全球貿易戰威脅,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ard of Investment, BOI)秘書長納立·特德斯提拉蘇克迪(Narit Therdsteerasukdi)宣布推出5項重大措施,減緩美國關稅對泰國經濟的衝擊。
「提升泰國企業家競爭力以適應全球新時代」的綜合政策,主要針對兩大目標:支持泰國企業提升競爭力並強化國內供應鏈,同時降低美國貿易措施帶來的風險。
美國實施互惠關稅後,投資者憂慮升高,國內競爭加劇。BOI經過兩個月密集討論,推出這套涵蓋稅務優惠、供應鏈強化、產業調整的綜合應對策略。

目錄快速點
措施一:中小企業稅務優惠大幅擴大
此措施專門協助在中小企業促進辦公室(OSMEP)註冊的中小企業提升效率。企業可投資升級營運,包括機械現代化、採用自動化和數位技術、提升能源效率、升級至國際標準,以及轉型至新產業。
最大亮點是稅務優惠大幅提升:企業所得稅免稅期從3年延長至5年,免稅範圍從先前50%的投資限制提高到100%的營運效率改善投資。
措施二:強化本地零組件採購
此措施促進電動車和電器生產使用本地零組件,擴大泰國零件製造商機會。企業須取得「泰國製造」(MiT)認證,並達成本地採購比例:純電動車4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45%、電動車零件15%、電器用品40%。符合條件者可獲額外兩年50%企業所得稅減免。
BOI將搭配每年創造超過200億泰銖交易額的商業配對活動,強化大型企業與本地供應商連結。
措施三:嚴審生產流程防規避
針對汽車零件、電器、金屬製品、紡織品、家具等可能受美國貿易措施影響的產業,要求企業具備實質生產流程,確保原料充分轉化為產品,避免被視為單純轉運貿易。
措施四:調整特定產業投資政策
停止推廣低技術產業:太陽能板、汽車配件、裝飾車件停止扶植,家具、箱包、印刷品要求泰方控股過半。
整頓供應過剩產業:成品鋼材生產和金屬切割不再支援,保護本地製造商。
加強環境管制:化學品、金屬加工等高風險產業不得擁有土地,須進駐工業區接受監管。
措施五:提升外籍人員聘用標準
百人以上製造企業須雇用70%泰籍員工。外籍人員薪資門檻提高:主管月薪至少15萬泰銖,專業人員至少5萬泰銖,確保引進高技能人才並創造本地就業。
面對美國關稅重擊,該措施預計將協助數千家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帶動電動車產業鏈本土化,同時重新調整產業結構避免惡性競爭。BOI特別針對食品、橡膠製品、汽車零件、電子產品、機械和珠寶等泰國優勢產業,準備更多支援方案。(延伸看:美國對泰國重稅倒數!塔克辛指揮救經濟)
核稿:陳韋如
封面來源:網路合圖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v i s i o n t h a i . n e t / a r t i c l e / t h a i l a n d - b o i - m e a s u r e s - t r u m p - t a r i f f s - t r a d e - w a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