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泰國關稅衝擊 商界籲把握90天談判

美對泰國關稅衝擊 商界籲把握90天談判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美國將對泰國徵收36%的對等關稅,遠超全球平均16%,儘管暫緩實施,商界呼籲政府把握90天期限與華府談判。經濟學家預測,若談判失敗,GDP成長率可能從2.4-2.9%降至2%以下。(延伸看:美國將對泰國徵收36%關稅 總理急派財長赴美談判

Krungsri Securities分析師納魯東·穆賈林庫(Naruedom Mujjalinkool)表示,美國是泰國電子零組件主要出口市場,該產業20-30%營收來自美國市場。若政府無法緩解關稅衝擊,企業收益將大幅下滑。泰達電(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和KCE Electronics面臨最大風險,客戶可能延遲下單觀望談判結果。

Maybank Securities Thailand董事總經理兼研究主管查克·倫辛皮亞(Chak Reungsinpinya)指出,除電子業外,汽車和石化產業也將受害。更令人擔憂的是,關稅可能使中國+1貿易策略失效,威脅工業園區發展。中國可能將產品傾銷到泰國市場,進一步削弱本已衰退的製造業。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泰國從中國進口大增,其中不少產品實際上是轉口輸美。(延伸看:美中貿易戰效應!泰國憂中國貨物傾銷衝擊30產業

旅遊業同樣面臨考驗。泰國旅遊協會副主席拉差邦·普薩瓦迪(Ratchaporn Poolsawadee)表示,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將影響泰國最大客源市場。中國遊客數量本已因詐騙電話中心問題下滑,加上貿易戰衝擊,今年700-800萬中國遊客目標將難以達成。他建議政府應多元化客源市場,轉向印度和中東等地。(延伸看:詐騙與空汙 雙重打擊泰國旅遊業

泰國商會主席頗吉·阿蘭瓦塔納農(Poj Aramwattananont)主張組建談判團隊,由總理主持,納入相關政府部門和私營企業代表。他表示,美國已提出希望泰國增加進口的清單,包括能源產品、農產品、食品和軍事裝備,政府需謹慎評估。同時,泰國企業應藉此機會提升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政府應提供配套支持。

泰國工業總會(FTI)主席涓恩開·天努坤(Kriengkrai Thiennukul)認為,政府比商界有更大優勢應對關稅挑戰。他建議政府購買美國軍事技術和武器,可快速減少貿易順差。相比之下,商界難以採購同等價值產品,因受成本和競爭等因素限制。

泰國貿易和工業雇主聯合會副主席塔尼·索拉特(Tanit Sorat)表示,川普宣布關稅後數日,泰國出口商便受到衝擊,貨物無法在目的地卸貨,因客戶無力承擔額外關稅。「他們不得不將貨物運回泰國,」他說。「若問題無法解決,製造業和工人將承受重擊。這個危機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疫情更令人擔憂。」

商業、工業和銀行業聯合常務委員會原預測今年GDP成長率為2.4-2.9%,但若實施36%關稅,經濟成長可能降至2%以下。SCB EIC敦促政府採取行動,重點針對美國貿易代表在2025年3月報告中提出的非關稅壁壘、智慧財產權和勞工權益等問題。

泰國是美國185個貿易夥伴中第20個受高關稅影響的國家,在亞洲排名第10,主要歸因於美國對泰貿易逆差龐大。主要受影響出口產品包括電腦、零組件、橡膠產品及電話設備。分析師警告,加徵關稅還將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各國爭奪替代市場,投資者可能推遲對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

核稿:陳韋如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v i s i o n t h a i . n e t / a r t i c l e / u s - t h a i l a n d - t a r i f f - t a l k s - u r g e n c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