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工業區轉型「經濟城邦」三大戰略救經濟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面對外國直接投資(FDI)長期低迷挑戰,泰國工業區管理局(IEAT)推出轉型計畫,要將傳統工業區改造為現代化「經濟城邦」(Econopolis)。儘管今年上半年外資投資案出現回溫跡象,但當局認為必須進行根本性改革,這種新型態工業區不再只是工廠聚集地,而是融合製造、科技、環保、商業服務的綜合經濟中心,目標將泰國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提升至27%。
泰國正面臨嚴峻的投資競爭力危機。2020至2023年期間,泰國年均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僅59.4億美元,新加坡同期卻超過1250億美元,兩國差距高達20倍。這種投資萎縮加上技術變革和汽車產業工廠關閉,已嚴重阻礙泰國工業發展。
工業區管理局主席育他薩(Yuthasak Supasorn)坦承,已失去重要的成長動能,需要為未來15至20年建立新的經濟引擎。並認為,過去十年泰國工業成長緩慢,相較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鄰國競爭力持續下滑,急需戰略轉向。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國家收入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停滯不前,無法邁入已開發國家行列,而泰國正面臨這個挑戰。

為扭轉頹勢,當局推出三管齊下新戰略。首先是「供應鏈多元化」,協助企業透過擴大生產網絡降低風險,創建更多工業區容納遷移至泰國的企業,並提高本地內容使用比重,增強供應鏈韌性。
其次是「重點產業投資」,將推動生物科技、電動車、智慧電子產品及數位科技等高成長領域投資。同時檢討稅收優惠措施,提升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創造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
最後是「永續發展優先」,在全球日益關注環保的趨勢下,將永續發展打造為泰國核心賣點。具體包括承諾使用再生能源、推動循環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達成全球氣候目標,讓工業區在經濟生產力之外,也展現環境和社會責任。

這項轉型計畫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全面展開,重點先從東部經濟走廊等主要工業區開始實施。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泰國能否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重新找回優勢,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透過將工業區從傳統製造基地升級為融合科技、環保、創新的現代化經濟中心,泰國希望吸引更多高品質外資,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搶占有利位置。

核稿:陳韋如
封面僅為示意圖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v i s i o n t h a i . n e t / a r t i c l e / t h a i l a n d - i n d u s t r i a l - e s t a t e s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e c o n o p o l i s /